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「回憶它能帶你穿越時間,到任何一個瞬間或感覺,例如你觸摸到某個東西、看到海的霎那。把這些組合起來放進作品,作品就會成為我獨一無二的樣子。而這些過去,也成為我們想像未來的一個工具。」
過去記憶的湧現、未來的回憶召喚,每一刻受到感動的霎那、現在,成為了我作品承先啟後並反映當下時代的靈感線索。心理學家將這類似曾相識的感官瞬間稱為非自主記憶(Proustian moment),這些瞬間使得人與人的文化發展獨一無二、百花盛放,同時也是我生而為人的幸福。
Concept / 作品理念
古典的卓越手藝、手法風格、前輩的知識與精神、地緣產業、節氣更迭...,日日的生活中隨處迸出微小的五感衝擊,這些衝擊之中蘊含著超出自己一輩子能力範圍的智慧。
我在捕捉這些經驗的過程中,體會到了生活的樂趣,同時也思考著,如何透過設計將之另作他用,因時、因地、因生活形式的進行演化,成為似曾相識,卻耳目一新的作品。
藉由產品的製作,懷著工藝的傳統精神與現代設計結合,便能將世代傳承的記憶融合進器物裡,更能將記憶帶向遙遠的地方,自然而然,傳統文化的道路將會越走越廣,這是我的願景。
白玉系列
白的來歷/
工廠師傅都稱這種白作「白玉」,從字面的意思推測從前的人為了模擬玉石的顏色而這樣取名。早期大量作為美術燈罩套色材料,小小一匙玻璃膏,吹起8寸燈罩薄卻不透明、均勻且無雜質,在幾十年前玻璃已經到達了這樣的技術水平。
而目前使用的白玉釉料,便是從新竹各處工廠的原料庫存搜羅而來,這些工廠早年因為產業外移早已幾乎全數歇業,我們把這些玻璃棒原料攪成細粉、篩網、挑選,使用在今天的作品上。
白的印象/
白色的東西對我特別有吸引力,第一眼喜歡白的單純、白的潔淨,像是在文明龐大資訊轟炸下的一方清淨,像是在越來越擁擠的空間,感受到餘裕的困難與珍貴,寸土寸金的環境讓留白成了一種奢侈;白色像是一切的起點,一無所有反而像是擁有一切無限可能;白是排除色彩後的聚焦鏡,像是遮住眼睛耳朵的聽力就會被放大,無上色的白,放大感受更多質地與造型的可能;白是一片紙、一張床單,有著深怕一絲作為就會玷污一切的緊繃感。
一般來說,白是天然的顏色,然而在玻璃之中,白色並非玻璃的自然本色,透明才是。可以說「白」是人為選擇下刻意保留的結果,是 精雕細琢的人工自然,似乎象徵著追尋理想自然的渴望。
白的誕生/
從吹管捲付玻璃漿,包覆三層玻璃,經由鑷子、報紙、鋸子等手工具反覆加熱並塑形而成,從杯緣及底部可以看到透明、白、透明三層結構的截面,杯口附近有螺紋開口痕跡,杯底則有稱作碰底的收尾痕跡。
玻璃的厚薄分佈,影響白色的濃淡,這種白,並非白紙的白,而是隨著厚薄變化、過火與否呈現出時而半透明、時而疏密呼吸錯落、時而偏黃偏藍的白,屬於玻璃獨特的白。手的介入讓材料多了許多變數,不完全、不均齊的呈色,如鏡子般光滑卻有著綿密如膚起伏的白色質地,強光下透出乳白的色澤,從孔洞的分布上可以看出玻璃高流動成形的過程,對比工業化一致的白,展現了屬於手工溫柔的情感。
此次在減簡手制進駐的除了有白玉系列,
也包含了新作吊燈系列,歡迎前來欣賞。
C.C.C Glass Works|
展售地點
減簡手制大稻埕實體店
展售期間
2/25 - 4/16
作者在店時間
2/25、3/04 下午1:00~4:00
C.C.C. Glass Works
No product in this category